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工作动态> 行业资讯

科技部火炬中心与匈牙利“投入计划”指导委员会创新创业合作签约

为加强中匈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落实中匈科技合作委员会会议精神,拓展双方科技创新合作领域,2022年1月25日,科技部火炬中心与匈牙利创新与技术部“投入计划”指导委员会创新创业合作谅解备忘录签约仪式以视频会议方式举行。科技部副部长邵新宇见证签约并致辞。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贾敬敦、匈牙利创新与技术部副国务秘书兼“投入计划”指导委员会主任卡罗利·巴尔拉斯·索利马代表双方签约。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陈霖豪、匈牙利“投入计划”指导委员会及两国使馆相关人员等参加会议,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李有平主持签约仪式。邵新宇在致辞中表示,2021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匈牙利总理欧尔班通电话时指出,中方愿继续同匈方密切战略沟通,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共同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推动中匈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得到新发展。中国科技部愿意与匈牙利创新与技术部密切合作,持续推动和深化中匈科技创新合作。希望通过此次合作,积极探索国际创新创业合作的新模式,为两国产业间、企业间合作搭建常态化交流对接平台。索利马在致辞中表示,匈牙利一直以来视中国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对加强匈中经贸关系高度重视,相信今天的签约将是推动两国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本项合作将在两国创新生态主体之间建立一个双向交流的桥梁,期待能为匈中双方的创新主体带来长期、互利和务实的合作机遇。“投入计划”由匈牙利首相设立,由匈牙利创新与技术部执行,旨在创造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匈牙利科技初创企业。该计划于2018年获得了联合国授予的“最佳表现奖”。此次火炬中心与“投入计划”的合作,将从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强对话和宣传、加强重点领域合作、建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等多个方面开展,为深化双方在科技创新创业领域的合作、在两国科技园区和科技企业之间搭建高效务实的交流对接平台发挥积极作用。

2022-01-30

加快成渝地区高新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摘 要]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经上升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载体,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核心动力。本文搜集整理了成渝地区主要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相关信息,通过对各主要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等对比分析,深入研究了成渝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协作现状,探讨了协同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在对比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的主要协作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成渝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链分工协作、产业功能互补衔接、引导产业集聚、打造世界级制造业集群、产业政策协同等对策举措。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作出的重大部署,是重庆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市委书记陈敏尔同志强调,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根据世界典型国家发展经验,高新技术产业增速高于GDP增速约1倍左右,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已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下,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纽带,在更高水平上推进成渝高质量协同发展,是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的重要路径。一、成渝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的协同现状近年来,成渝两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优势产业稳定发展,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已成为两地经济增长新动能。(一)成渝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分析一是从高新技术优势产业分布来看,成渝两地在汽车制造、生物医药、信息产业、交通装备等领域发展较快。其中,重庆汽车制造业占比达到40.4%;成都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合计占比达15.3%。从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看,重庆的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迅速,成都在航空航天、计算机、医药等产业领域发展迅速。2018年,重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分别增长22.2%、10.0%、6.5%和13.4%;成都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分别增长31.2%、29.6%和19.0%。图1 成渝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情况(重庆市、成都市统计局公布数据) 图2 成渝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情况(重庆市、成都市统计局公布数据)图3 成渝高新技术产业结构(重庆市、成都市统计局公布数据)二是成渝两地高新区建设发展迅速,为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目前,重庆的国家高新区数量多于成都,但在企业数量和工业总产值方面比成都略低,创新能力显著低于成都。根据科技部《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7》,成都高新区排名第7位,重庆高新区排名第28位。然而,在省市级高新区建设及培养上,重庆明显多于成都。目前,重庆的省市级高新区数量、企业数量和工业总产值指标均高于成都。表1  2018年成渝高新区发展情况地区级别数量所在区县工业总产值(亿元)主导产业企业数量(家)重庆国家级4九龙坡区、璧山区、荣昌区、永川区4173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技术服务业2056省市级6大足区、铜梁区、潼南区、涪陵区、合川区、长寿区3048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2881成都国家级1成都市4260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经济2168省市级2新都区、金牛区404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药455数据来源:2019年中国火炬统计年鉴、2018年重庆科技创新监测季报(第四季度),新都高新区、金牛高新区对外公布的数据三是成渝两地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成效显著,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得到快速增长,发展效益和质量进一步提升。2018年,重庆高新技术企业同比增长21.7%,主要分布在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其比重分别为35.4%、23.3%、16.3%,共占74.9%;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达5816亿元,占销售收入总额的67.5%。成都高新技术企业同比增长26.9%。成渝两地高新技术企业在数量规模、生产效益、研发投入与产出等方面均处于同一数量级,但成都在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规模和研发产出方面优于重庆,而重庆在产值规模、生产效益和研发投入方面优于成都。但是,与国内经济、技术发达省市相比,成渝两地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差距较大,重庆仅为北京的13.0%、上海的26.9%,成都相当于北京的16.3%、上海的33.8%。表2 2018年成渝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地区数量(家)工业总产值(亿元)R&D经费内部支出(亿元)净利润(亿元)发明专利授(件)重庆243074152023112505成都305328721562933154数据来源:2019年中国火炬统计年鉴(二) 成渝高新技术产业协作现状一是成渝两地产业合作不足,尚未形成基于产业链的专业分工与合作。长期以来,因行政区划和地域限制,成渝两地在产业发展上自成体系、自我配套、结构趋同的情况突出比较突出。如重庆的主导高新技术产业为汽车产业,成都的主导高新技术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二者占比均在40%以上,但两大产业链的配套均基本布局在各自行政辖区内。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缺乏层次和整合,联系度不高,没有形成研发、制造、配套完整的产业链条。成渝两地在制定高新技术产业规划时,追求本地的全产业链发展,两地重叠较多,制约了产业链分工格局形成,没有实现相互借势发展。这是目前两地产业协作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二是成渝两地与周边区域产业落差大,区域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难以形成产业链的相互衔接。成渝两地作为中心城市,产业定位高、发展快,与周边区域产业差距较大,在产业梯度上存在断档。高新技术产业相对集中在重庆、成都两地,成渝两地中间地带的高新技术产业相对落后,呈现出“两头强、中间弱”的产业分布。成渝地区其他城市的主导产业分布相对分散,产业集中度较低,对成渝高新技术产业支撑不足。成渝两地大企业习惯单独打拼、自我配套,市场化专业协作配套不够,未能有效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区域高新区市场化专业协作不够,园区之间的关联性较弱且园内产业重合度高,尚未形成园区间的良性互动,制约了区域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形成。这是目前两地产业链协作面临的最大困难。三是成渝两地的研发优势尚未在产业链协作中充分发挥。成渝两地创新资源丰富,但研发优势尚未在产业链协作中充分发挥作用,产学研协同创新比率较低。2018年,重庆实现技术交易2988项,成交金额266.2亿元,高等学校占比为1.0%;成都实现技术交易成交额达到1355.1亿元,其中高校院所占比仅为4.0%。两地研发成果对两地之间区域的带动作用不够。这是未来两地产业链协作中的最大潜力。四是成渝两地高新技术产业缺少高水平合作与高附加值环节,产业链整体竞争力不强。成渝两地高新技术产业链短链、断链现象突出。以汽车产业为例,重庆是全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具有汽车整车和零部件配套产业体系全的优势,正着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猛,正集中精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高端软件等。但是,成渝两地缺乏深层次、高水平的合作,产业链条短,重复投入多,低水平竞争现象突出,未能实现成渝两地的优势互补,拉低了整个产业链条的竞争能力。根据产业微笑曲线,成渝不少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处于全球垂直产业分工中低端环节,缺少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高端品牌等以高附加值为核心的高端环节,区域产业链竞争力有待提升。如重庆生产的汽车多集中在中低端车型,高端车型占比较小,在市场需求饱和和高端化的趋势下,各品牌的汽车销量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下降的现象。成都电子信息产业仍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仍以制造业为主,多数企业处于组装、零部件生产等中低端加工环节,如英特尔成都公司主要负责封装测试,其关键环节IC设计、晶圆制造主要仍在美国。这是未来两地产业链协作中的提升方向。二、成渝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的协同现状(一)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经验总结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从波士顿到华盛顿,以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几个大城市为核心,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面积13.8万平方公里,2017年,区域GDP超过4万亿美元,占当年美国GDP的比重超过20%。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产业层级结构趋于完善,产业分工在各城市间布局合理,其中产业层级顶层城市纽约,是全球公认的金融中心,汇聚各类大型跨国公司总部、专业管理机构和服务部门,形成了强大的全球服务、管理的控制中心,其他不同产业层级的城市都能充分利用自身特点并发挥优势,相互合作、补充,实现了城市群产业的协同发展。(二)长三角城市群经验总结长三角城市群主要涵盖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的26市,面积21.17万平方公里,2017年区域GDP超过2万亿美元,占全国的约20%。主要的协同发展经验包括:通过产业迁移实现集群化深度协作。用好廉价土地、优质劳动力资源,协同迁移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及配套企业;发挥上海的区域创新优势,实现区域性产业协作。上海鼓励企业、研究机构打造“跨(省)界园区”,有效促进了产业升级发展和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产业协同机制创新。分层设计主要领导座谈、联席协调会议、重点合作专题组等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三个层面的协同创新机制,设立区域行业协会、联盟、产业基金等,建立区域环境保护补偿、利益分享机制,联合开展能源、科技、信用、海关等领域合作。三、对策建议(一)聚焦重点高新技术产业链,率先实现区域分工与产业协作

2021-11-03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关于征集中国-匈牙利科技合作委员会第9届例会交流项目的通知

根据2019年4月在北京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匈牙利科学技术合作委员会第八届例会议定书》,中匈政府间科技合作委员会第9届例会拟于2021年在匈牙利召开。现开始征集本届例会交流合作项目。  一、申报要求  1.合作项目的优先领域包括生命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2.合作项目应于两年内执行完毕或取得阶段性成果。  3.对于被列入本届例会议定书的交流项目,两国科技主管部门将共同资助合作双方在项目执行期内进行互访。  二、申报办法  1.中国科技部和匈牙利国家研发创新署分别发布征集通知,中匈双方项目合作单位须向各自科技主管部门提交申请材料。单方申报的项目无效。双方提交材料的项目英文名称、中外合作单位和项目申请人必须一致。  2.组织推荐部门是指申报单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的科技厅(委、局),或申报单位所隶属的国务院各部委主管国际科技合作的有关司局。中央级研究院所可直接申报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申报的项目在评审中,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3.中方项目申报通过政府间科技交流项目管理平台(以下简称“管理平台”)进行。网址为http://step.cstec.org.cn/。申报单位在管理平台注册账号,经组织推荐部门审核后,可进行项目申报(具体线上申报流程见附件)。  4.组织推荐部门可联系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申请帐号,登录后在线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  三、项目征集及立项通知时间  1.征集时间为2020年7月1日至9月30日。  2.中方将适时通过管理平台发送“项目执行通知”至推荐部门及申报单位。  四、资助方式  对于立项的交流项目,两国科技主管部门将共同资助合作双方在项目执行期内进行交流互访。中方项目资助标准约10万元,具体额度将在立项后通知。科技部将在中方项目单位提供增值税普通发票后,一次性拨付经费。中方支出科目主要包括赴匈国际旅费、在匈食宿费和交通费,以及项目执行实际所需的其他费用。  五、联系方式  1. 中方联系人:  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亚非与独联体处 于倩文(材料报送)  电话:010-68598029,68515510  电邮:yfd@cstec.org.cn  2. 匈方联系人:  匈牙利国家研发创新署国际司Szonja Csuzdi女士  电话:+36-1-8963758  电邮:szonja.csuzdi@nkfih.gov.hu  网站:www.nkfih.gov.hu

2020-06-30

匈牙利创新政策

关键词 匈牙利科技创新背景介绍    与维谢格莱德集团的其他成员国家一样,匈牙利仍被列为欧盟的14个“温和创新者”之一。发展进程中需要更多的研究,更多的匈牙利专利与发明,以增强匈牙利的经济水平。科研与高等教育机构的研究能力在不断提高,研究成果也得到了有效利用。提高匈牙利中小企业(简称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与效率是匈牙利面临的最大经济政策挑战和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匈研发创新署署长出席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匈牙利创新政策现代化至关重要:要运用新举措来解决匈牙利研发创新体系的弱点。有必要向匈牙利企业提供支持,使其能开展高附加值、以知识为基础的业务;还应为科研与高等教育机构创造机会,使他们在独立运行的同时,还能发展与商业、社会生活领域各个参与方的合作共赢。作为该更新进程的第一步,也作为这一进程的助力剂,匈牙利创新与科技部应景而生。关键词 匈牙利创新政策   匈牙利政府希望将更多资金注入更多的研究领域。为了实现这一变革,从2020年起,政府将增加320亿福林(9920万欧元)的国家经费用于研发创新领域。   创新部自此也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旨在实现更卓越的研发创新系统,其中包括设立国家研发创新基金,为基础、应用研究与创新提供统一的经费,重组国家研发创新办公室与国家知识产权办公室为操作执行机构,并制定2020-2030年国家研发创新战略,旨在将竞争力与成果放在首位。   国会探讨的建议也有助于体制改革和以国际模式为基础的融资,例如,设立国家科学政策委员会,作为内阁的咨询机构,以及建立罗兰大学研究机构网络。关键词 匈牙利创新政策的三大挑战    匈牙利创新政策须应对即将面临的三大挑战:要提高国家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要继续改善匈牙利企业的创新成果,主要是中小企业,要支持其参与力度。加强研发创新体系参与者间的合作。   为了促进匈牙利经济增长,匈牙利创新与科技部将继续致力于开发一个创新的生态系统,以提高创新的开放性与价值创造力,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为目标,促进科技的发展。

2019-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