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系主任
副教授,媒体网络实验室主任
助理教授
教授
系副主任,副教授
副教授
当前位置:专家智库> 专家查询
许杰
中国重庆
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微系统医疗器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发展总监/研究员
医药卫生
1、主要工作及业绩
许杰始终活跃在信息管理、系统集成、大数据挖掘、医疗卫生等领域的科研一线,科研专注,成果丰富。先后承担了10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和20余项市级科研项目,国家级项目主要包括: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国家科技部两个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预防幽门螺杆菌的纳微米疫苗/佐剂输送系统联合研发”(中国和加拿大)和“中非消化医疗技术及一体化手术室联合开发”(中国和埃及),工信部物联网专项“实时图像识别技术的研发及胶囊内镜智能诊断系统产业化”,国家发改委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专项“国产高端电子内窥镜系列产品西南区域创新型示范应用项目”;作为项目主要技术骨干参与了国家科技部863计划“腹胸腔微创手术机器人研发”、国家发改委战略新兴产业专项“可靠耐用型高清电子内窥镜系统产业化”;市级项目主要包括“重庆市社会保障综合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数据整合及社会保障宏观决策支持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等,累计申请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文章3篇,获得重庆市政府企业创新团队奖一项,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科技进步三等奖三项。
许杰基于“自主创新、合作共赢、国际一流”的发展理念,积极开展“产学研医检”合作,着力建设企业“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微系统医疗器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人才引进和科研平台。促进了企业与加拿大共建“中加联合实验室”,与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签订联合培养博士生协议,并在尼日利亚、苏丹、埃及、南非等国建立了胶囊内镜培训中心。成功与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荛院士团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淳生院士团队、第四军医大学樊代明院士团队、二炮总院汪院士团队、中山大学陈旻湖教授团队、哈医大刘冰榕教授团队、南方医科大学刘思德教授团队、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WanKei WAN教授团队、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Daniel Sifrim教授团队等开展联合研发攻关,合作共赢。许杰牵头制定了一系列行业发展规划和技术发展路线,多次主持或参与组织大型国际学术会议,组织“金山学术快车”活动50余场,为企业持续高速成长、提升行业影响力做出重要贡献。
许杰作为工程中心主任,依托微系统医疗器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创建了11个专业研究中心,共同体成员单位超过600家,人才队伍中,博士超过200位,高级职称超过350人。基本形成全国医疗机构科技创新资源(消化)向重庆汇集的态势,科技成果暴发趋势明显。2015年初至今,共同体内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超过50项,其中重大科研项目超过10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超过40项。如(1)“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的研制及产业化应用研究”(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国产氩气高频电刀在消化内镜系列新型诊疗技术中的临床方案制定与研究”(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微系统医疗器械(医疗机器人)智能工厂建设”(2017年国家智能制造专项)、(4)“高性能医疗器械技术服务平台” (2016年中国制造2025强基工程专项)、(5)“国产高端消化内镜西南区域创新型示范应用” (2015年国家增强制造业三年行动计划专项)、(6)“小肠疾病胶囊内镜临床诊断规范的建立” (国家公益性行业科技专项)、(7)“国产胶囊式内窥镜的评价研究”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预防幽门螺杆菌的纳微米疫苗/佐剂输送系统联合研发” (国家中加国际合作专项)、(9)“重庆纳米科技关键技术研发平台建设” (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项目)、(10)“医用胃肠道检测及成像系统开发” (2015年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占领了医疗器械国家科技创新高地。
主持或作为核心骨干参研的重大科研项目
Ø 预防幽门螺杆菌的纳微米疫苗/佐剂输送系统联合研发,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中方主持人
该项目将突破我国自主研发的幽门螺杆菌疫苗的临床应用瓶颈,解决胃肠疾病领域重大医学难题,进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同时可形成先进国际合作技术团队,
提升我国生物医药战略新兴产业科技支撑能力。
Ø 中非消化医疗技术及一体化手术室联合开发,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中方主持人
该项目将帮助非洲人民提高消化道诊疗水平,维护中非合作伙伴关系,既有助于促进双方贸易发展,又有助于提升中国国际形象。
Ø 实时图像识别技术的研发及胶囊内镜智能诊断系统产业化,工信部物联网专项,项目技术负责人
该项目将通过对图像模式识别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基础病灶大数据库,实现图像的实时诊断与筛查,实现胶囊内窥镜采集的高清图像的远程传输、远程控制、远程诊断及专家远程会诊,实现医疗信息共享。
Ø 腹胸腔微创手术机器人研发,科技部863计划,项目核心技术骨干
该项目将研究开发一套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合亚洲人体型、价格相对低廉的国产腹胸腔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建立腹胸腔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技术标准,实现临床应用,填补国内空白,提升中国医疗器械装备的制造水平。
Ø 可靠耐用型高清电子内窥镜系统产业化,国家发改委战略新兴产业专项,项目主要技术负责人
本项目将利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开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价格相对低廉的高清电子内窥镜系统,打破国外产品的垄断,降低国内医疗成本,促进我国医疗产业健康发展,同时提升国内医疗器械的国际竞争力。
Ø 重庆市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总体规划,重庆市政府重大专项,项目主要技术负责人
该总体规划为重庆市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指导性文件。项目实施过程中,编制完成“重庆市社会保障卡数据规范”(重庆市地方标准DB50/T149-2004)。项目成果获得市政府科技奖励。
2、所获奖励
2015年重庆市科学技术奖企业技术创新奖
2011年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0年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08年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07年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6年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3、获得的知识产权
三通道微球筛选芯片,201520034865X,实用新型
三通微流控电磁阀,2015200379840,实用新型
阶梯型微球筛选芯片,2015200376700,实用新型
畅中社会保障宏观决策支持与监测信息系统V1.0,软著登字第066804号
畅中社会保障综合业务管理系统V1.0,软著登字第066805号
4、发表的论文
基于分级策略和规则修正的无线内镜图像出血检测方法,排名第3,科技创新导报2015年第31期
基于JavaSpace的社会保障信息系统集成模型研究, 排名第4,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第29卷第5期)
许杰
中国重庆
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微系统医疗器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发展总监/研究员
医药卫生
1、主要工作及业绩
许杰始终活跃在信息管理、系统集成、大数据挖掘、医疗卫生等领域的科研一线,科研专注,成果丰富。先后承担了10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和20余项市级科研项目,国家级项目主要包括: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国家科技部两个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预防幽门螺杆菌的纳微米疫苗/佐剂输送系统联合研发”(中国和加拿大)和“中非消化医疗技术及一体化手术室联合开发”(中国和埃及),工信部物联网专项“实时图像识别技术的研发及胶囊内镜智能诊断系统产业化”,国家发改委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专项“国产高端电子内窥镜系列产品西南区域创新型示范应用项目”;作为项目主要技术骨干参与了国家科技部863计划“腹胸腔微创手术机器人研发”、国家发改委战略新兴产业专项“可靠耐用型高清电子内窥镜系统产业化”;市级项目主要包括“重庆市社会保障综合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数据整合及社会保障宏观决策支持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等,累计申请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文章3篇,获得重庆市政府企业创新团队奖一项,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科技进步三等奖三项。
许杰基于“自主创新、合作共赢、国际一流”的发展理念,积极开展“产学研医检”合作,着力建设企业“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微系统医疗器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人才引进和科研平台。促进了企业与加拿大共建“中加联合实验室”,与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签订联合培养博士生协议,并在尼日利亚、苏丹、埃及、南非等国建立了胶囊内镜培训中心。成功与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荛院士团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淳生院士团队、第四军医大学樊代明院士团队、二炮总院汪院士团队、中山大学陈旻湖教授团队、哈医大刘冰榕教授团队、南方医科大学刘思德教授团队、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WanKei WAN教授团队、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Daniel Sifrim教授团队等开展联合研发攻关,合作共赢。许杰牵头制定了一系列行业发展规划和技术发展路线,多次主持或参与组织大型国际学术会议,组织“金山学术快车”活动50余场,为企业持续高速成长、提升行业影响力做出重要贡献。
许杰作为工程中心主任,依托微系统医疗器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创建了11个专业研究中心,共同体成员单位超过600家,人才队伍中,博士超过200位,高级职称超过350人。基本形成全国医疗机构科技创新资源(消化)向重庆汇集的态势,科技成果暴发趋势明显。2015年初至今,共同体内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超过50项,其中重大科研项目超过10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超过40项。如(1)“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的研制及产业化应用研究”(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国产氩气高频电刀在消化内镜系列新型诊疗技术中的临床方案制定与研究”(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微系统医疗器械(医疗机器人)智能工厂建设”(2017年国家智能制造专项)、(4)“高性能医疗器械技术服务平台” (2016年中国制造2025强基工程专项)、(5)“国产高端消化内镜西南区域创新型示范应用” (2015年国家增强制造业三年行动计划专项)、(6)“小肠疾病胶囊内镜临床诊断规范的建立” (国家公益性行业科技专项)、(7)“国产胶囊式内窥镜的评价研究”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预防幽门螺杆菌的纳微米疫苗/佐剂输送系统联合研发” (国家中加国际合作专项)、(9)“重庆纳米科技关键技术研发平台建设” (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项目)、(10)“医用胃肠道检测及成像系统开发” (2015年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占领了医疗器械国家科技创新高地。
主持或作为核心骨干参研的重大科研项目
Ø 预防幽门螺杆菌的纳微米疫苗/佐剂输送系统联合研发,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中方主持人
该项目将突破我国自主研发的幽门螺杆菌疫苗的临床应用瓶颈,解决胃肠疾病领域重大医学难题,进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同时可形成先进国际合作技术团队,
提升我国生物医药战略新兴产业科技支撑能力。
Ø 中非消化医疗技术及一体化手术室联合开发,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中方主持人
该项目将帮助非洲人民提高消化道诊疗水平,维护中非合作伙伴关系,既有助于促进双方贸易发展,又有助于提升中国国际形象。
Ø 实时图像识别技术的研发及胶囊内镜智能诊断系统产业化,工信部物联网专项,项目技术负责人
该项目将通过对图像模式识别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基础病灶大数据库,实现图像的实时诊断与筛查,实现胶囊内窥镜采集的高清图像的远程传输、远程控制、远程诊断及专家远程会诊,实现医疗信息共享。
Ø 腹胸腔微创手术机器人研发,科技部863计划,项目核心技术骨干
该项目将研究开发一套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合亚洲人体型、价格相对低廉的国产腹胸腔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建立腹胸腔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技术标准,实现临床应用,填补国内空白,提升中国医疗器械装备的制造水平。
Ø 可靠耐用型高清电子内窥镜系统产业化,国家发改委战略新兴产业专项,项目主要技术负责人
本项目将利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开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价格相对低廉的高清电子内窥镜系统,打破国外产品的垄断,降低国内医疗成本,促进我国医疗产业健康发展,同时提升国内医疗器械的国际竞争力。
Ø 重庆市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总体规划,重庆市政府重大专项,项目主要技术负责人
该总体规划为重庆市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指导性文件。项目实施过程中,编制完成“重庆市社会保障卡数据规范”(重庆市地方标准DB50/T149-2004)。项目成果获得市政府科技奖励。
2、所获奖励
2015年重庆市科学技术奖企业技术创新奖
2011年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0年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08年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07年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6年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3、获得的知识产权
三通道微球筛选芯片,201520034865X,实用新型
三通微流控电磁阀,2015200379840,实用新型
阶梯型微球筛选芯片,2015200376700,实用新型
畅中社会保障宏观决策支持与监测信息系统V1.0,软著登字第066804号
畅中社会保障综合业务管理系统V1.0,软著登字第066805号
4、发表的论文
基于分级策略和规则修正的无线内镜图像出血检测方法,排名第3,科技创新导报2015年第31期
基于JavaSpace的社会保障信息系统集成模型研究, 排名第4,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第29卷第5期)